在中國生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清華大學生態文明研究主任賀克斌以“‘十四五’大氣污染防治的新思路”為題進行了主旨演講。
演講中,賀克斌院士表示,臭氧濃度不達標已成為一些城市的首要環境問題,應該得到重視;同時,實現我國中長期大氣環境的治理要做到“三大協同”,具體為:PM2.5和臭氧的協同、空氣質量和健康效應的協同、大氣環境和氣候的協同。在賀克斌看來,“三大協同”將是未來大氣環境治理的主要趨勢和走向。
“從原理上看,臭氧和PM2.5有一定程度的同源性,如果我們做得夠好,協同減排能夠實現雙降。”賀克斌表示。在他看來,PM2.5與臭氧協同治理的核心問題在于VOC與氮氧化物的協同減排。
賀克斌談到,目前我國PM2.5的下降主要是依靠硫和“一次PM2.5”的大幅下降,但氮氧化物和VOCs(揮發性有機物)年排放量依舊在2000萬噸級以上。而氮氧化物和VOCs在一定比例下通過化學反應會產生臭氧,如果氮氧化物和VOCs下降的比例不合適就會導致臭氧濃度升高,因此實現氮氧化物與VOCs協同減排才能實現PM2.5和臭氧的協同治理。
目前來看,已經有一些城市按照這種方法進行協同治理,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據賀克斌介紹,北京從2010年到2019年一直按照一定比例協同控制氮氧化物和VOCs減排量,PM2.5明顯下降的同時臭氧也沒有上升。同時,成都這方面也做得很好,實現了PM2.5和臭氧的雙降。
需要指出的是,上述協同治理方法存在一定的難點。特別是對于VOCs的減排,技術和監管上都還面臨許多困難,這個領域或許正是未來環境設備和監測監管市場的一個增量。
在賀克斌看來,除了PM2.5與臭氧協同治理,空氣質量和健康效應的協同、大氣環境和氣候的協同也不可忽視。
賀克斌認為,到“十四五”末期,我國目前的(《環境空氣質量》)2012年標準就將使用13年,近百分之80的城市都將達到標準,在對人體健康的要求下空氣質量標準勢必會再上一個臺階。
“要達到那樣的空氣質量標準,就需要協同治理大氣環境與氣候的問題,將減碳的問題解決。”賀克斌表示,低碳要求能源結構的轉型,煤、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使用比例降低,非化石新能源比例大幅提高。和減碳相結合將大大提高其他幾類污染物的減排幅度,二氧化硫、PM2.5等污染物會下降百分之70~百分之90。在上述情況下,中國將實現主要污染物由千萬噸級向百萬噸級的下降,也使得更多地區都能達到更高的空氣質量標準。
“做好三大協同,把藍天和低碳結合到一起,就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更近一步,對此我非常期待!”賀克斌表示。大氣治理方面,詳情請致電:19933359818